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情况已经变得特别普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成为家庭教育、社会和谐的巨大障碍。我见过很多例子,都是对手机特别沉迷,导致社会化功能退化、亲子关系僵化,出现各种情绪障碍的。
尤其有一个案例印象深刻,孩子当时17岁,个性比较偏执内向,敏感脆弱,有很强的防御心,对于他人缺乏信任,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将近2年的时间宅在家里,不出门,当时家长想着也许孩子打游戏打腻了,就不会再玩了。
但是几年了,孩子还是一天到晚打游戏,身体也出问题了,父母想跟他沟通,孩子压根不听,还很仇视,情绪激动时,甚至和家人动手,作为家长特别的焦虑、无力,想了各种办法,找亲朋好友劝说、老师同学沟通、信迷信、去精神医院住院吃药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夫妻也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发生争执矛盾,都快到了家庭支离破碎的地步了,像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孩子一旦沉迷网络后,情绪易激惹,打游戏时,不能去说他,一讲脾气就变得暴躁,甚至会和家人对抗、威胁,变得很懒散,什么都不想做,对于周围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厌学,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人际交往的圈子变得狭窄,不太愿意出门,喜欢将自己关在房间,作息不规律、饮食不正常、卫生习惯变差等等。
一是有些孩子个性内向,在现实中没有什么朋友,内心孤独,渴望人际交往。而网络满足了孩子对于隐私、安全感方面的需要,孩子会比较自在的在网络中寻找朋友。
二是有些孩子内心自卑,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不了太多成就感、价值感,没有太多成功体验,心理承受力差,遇到一些打击挫折,缺乏心理弹性,也会想通过网络寻求慰藉。
三、父母对孩子期望高,亲子关系僵化,家庭氛围紧张压抑,容易让孩子沉浸在虚拟世界,选择逃避,在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
四、模仿学习,父母,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有手机,也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游戏本身就充满了刺激性和挑战性,满足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在需求,孩子自控力差,容易沉迷。
那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1.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就行,而是要积极关注孩子内在的情绪和需求,让孩子真正被看到,被懂得,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给孩子充分的爱、理解、支持、鼓励和信任,让孩子在家里有归属感,和家人有亲密感,平时休息时间,带孩子一起运动,一起参加活动,对孩子表达的东西,不要急于批判,学会倾听,接纳,非暴力式沟通,孩子才会愿意和家人倾诉,表达,而不会采取逃避问题、寻求网络慰藉等消极的方法。
2. 家长要定期开展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让孩子有责任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起想办法解决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正面管教,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3.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充实感,来代替对手机的依赖。
4. 鼓励孩子多和积极向上的同伴相处,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其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
网络是一些孩子的心灵避难所,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很大原因是家庭功能的失调。所以只有家长先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建立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家庭情绪氛围,让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情绪支撑力,愿意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才能让孩子真正改变,并持之以恒。当家庭关系及情绪氛围有所改变时,孩子就不需要到网络上去寻求庇护,慢慢地就会摆脱网瘾,回归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