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每天上网3小时;
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2.8万元;
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和数据触目惊心。为何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会迷失在虚拟世界?如何为低龄儿童构筑网络防线?
什么样的上瘾才能构成医学上的“行为成瘾”?
首先,成瘾具有以下特征:
◆ 成瘾者有做某种行为的强烈欲望,但其结果有害;
◆ 如果控制不做,极其紧张、焦虑逐渐增加;
◆ 一旦完成此行为,则紧张、焦虑迅速、暂时得以解脱;
◆ 过一段时间后,如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后又重新出现实施此行为的欲望;
◆ 外部、内部环境刺激可条件反射性引起此欲望;
◆ 成瘾者希望能控制此行为,但屡屡失败。
互联网,是如何让孩子上瘾的?
01、“触网”便捷化
过早接触手机、平板或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往往是父母关注不多,或者由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给了孩子较早使用手机、接触网络的空间和机会。
02、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孩子,往往是现实中和家庭没有很好的亲密关系,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觉得在网络中会获得认可和陪伴。
03、因性格问题导致沉迷网络
自卑、内向、反社会、回避、强迫、分裂、暴力等性格问题也会导致孩子逐渐沉迷于网络,这样的孩子在迷上网络后,其他的需要或兴趣不易打断其上网行为。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1.认知行为治疗
尽量让孩子在家里上网并控制好每周的上网时间,在家里特别是在客厅上网,有利于家长监督、管控孩子的上网内容,避免孩子接触暴力和淫秽内容;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上网时间应稍有弹性,例如今天玩得高兴,允许多上10分钟,但是明天或后天就要减少10分钟,另外,告诉家长一个小妙招,要分3次(离结束上网还有10分钟、3分钟、1分钟)时分别提前提醒孩子今天的上网时间即将结束,这对孩子来说更易于做好下网准备。
2.从小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延迟满足这个词对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常有家长做错,因为不少家长把重点放在“延迟”上,尽量延迟久一点才满足孩子的需求或奖励,然而,对孩子来说,养成“延迟满足”的能力不仅仅在于“延迟”,更在于“满足”,所以,延迟多久、满足什么等级的需求或奖励,家长要灵活应变,而对于不能满足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能哄骗孩子。
其实,家长们可以向课外的兴趣班们取取经,他们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课,常会在课后根据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给孩子们一定数额的点卡,这些点卡存够一定数量又可以去兑换一些小礼物,很难说孩子们是为了好好学习还是为了能换礼物才努力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一段时间后,好的习惯确实就这么养成了。
3.维持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如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即使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表示尊重,不公开谈论孩子的隐私等),减少家庭内的冲突(不回避冲突,也不用暴力解决冲突,就事论事,用正面、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为孩子树立解决冲突的榜样),制定家庭规则和行为结果(让孩子也参与规则的制定、每位家庭成员都须遵守),与孩子一起遵守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睡前不看手机等),增加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医学治疗!